有的患者“疼得一直想刷牙,這幾天刷牙次數已經數不清了!”有的患者將冰袋置於牙疼處,反復冰敷,以求減少疼痛感。更有甚者,咬花椒生薑片的各種偏方都用上了,只是想暫時緩解牙痛,能睡一個安穩覺。然而偏方未必有效果,即使有,也是暫時性的——經常見到病急亂投醫的患者在齲齒洞裏放花椒反而增加髓腔內壓力,導致疼痛加劇;甚至有病人為減輕牙疼,口含高度白酒造成黏膜燒傷,如果說上述情形還只是疫情期間牙疼的初階,那接下來的聽著就有點疼。 世界衛生組織將疼痛分為五個級別: 零度,不痛; 一度,輕度痛,這種疼痛是間歇性的,患者可以不用藥; 二度,中度痛,這種疼痛是持續性的,影響患者休息,需要服用止痛藥; 三度,重度疼痛,這種痛是持續性的,如果不服用藥物就無法緩解疼痛; 四度:嚴重痛,持續的痛伴血壓、脈搏等的變化。 急性牙髓炎的患者可以達到三度甚至四度疼痛。牙髓炎表現為自發性陣發性疼痛,在夜深人靜需要安然入睡時,疼痛加重。由於牙髓腔是封閉組織,一旦感染就不可逆,而感染引發的多炎性液體令髓腔內壓力驟然升高,牙髓受到高壓而產生劇痛,高壓又進一步加快牙髓組織的壞死,形成惡性循環。且牙髓神經是通過幾條主要神經連接神經中樞,缺少準確的痛覺定位,所以牙髓炎急性發作時,即使我們已經拉開架勢上了“電筒+鏡子”的組合,有時還是分不清牙痛的具體位置,甚至感覺半邊頭都疼。 急性牙髓炎一般經過徹底的牙髓治療才能治癒,這在疫情期間不可能做到。在急性期,開髓是最快釋放壓力的方法,高速牙鑽鑽開髓腔頂部,這在疫情期間也不用想。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藥物來鎮痛,但依舊治標不治本,甚至用藥物鎮痛,“標”都不一定治得好。 除了這些,口腔科的日常診療中還有很多繁瑣的工程,比如根管治療,一般2-4次就診才能完成。曾經發生過令人揪心的事情: 有一位根管畸形的患者,在根管消毒階段後已無自覺症狀,也無明顯叩痛,本以為牙神經已經清除乾淨,便進行了根管充填。可怎知到了晚上疼得厲害,淡鹽水漱口沒用;連續刷牙沒用;冰水漱口,在短暫麻木後,疼痛捲土重來。想要努力睡著,可疼痛令人毫無睡意,不僅如此,從一顆牙到整個面部、耳蝸都開始了三度的重度疼痛。本打算吃止痛片抑制到天亮再去醫院看病,然而止痛片基本只能見效4小時,藥效剛過,疼痛再次席捲而來,不得已連夜來到醫院進行處理。 這種病的疼痛機制與急性牙髓炎相同,被封閉後形成密閉環境,由於根管畸形而神經不能盡除,引發了炎症,炎性物質沒有釋放空間,產生了劇烈疼痛。這種情況的患者雖然不常見,但也存在。而疫情期間,一旦遇到上述嚴重的口腔科疼痛意外,實在令人擔心。其實,牙疼是個普遍的問題。根據國際牙科研究協會和美國牙科研究協會報導,口腔疾病影響了全球近39億人,2010年全球用於牙科疾病治療的直接費用總計2980億美元,間接費用總計1440億美元,與全球十大常見死亡病因的花費相當。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有97%的成人正遭受口腔問題困擾,其中97%的成人患有牙結石,88%患有齲齒,85%有牙齦問題,其他還包括牙齒敏感、口氣、牙菌斑、牙漬等一系列問題。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