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牙周炎是一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均與慢性牙周炎有明顯區別的牙周炎可以分為局限型和廣泛型。
(—)病因
大量研究表明.伴放線放線桿菌是其主要致病菌,從患者的齦下菌斑中可分離出該菌且陽性率為 9()%〜100%。本病患者常伴有外周血的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和(或)單核巨噬細胞的趨化功能降低吞噬功能障礙,這種缺陷帶有家族性。
(二)臨床表現
1. 局限型侵襲性牙周炎 患者一般年齡較小,女性多於男性。早期患者的菌斑、牙石量很少,牙齦炎症輕微.但已有深牙周袋,牙周組織破壞程度與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深袋部位有齦下菌斑,探診後岀血.晚期還可發生牙周膿腫。病損常局限於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多為左右對稱。X 線片可見第一磨牙的近遠中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區多為水準型骨吸收。 病程進展快,破壞速度比慢性牙周炎快3〜4倍,在4〜3年內牙周附著破壞可達50%〜70%.患者常 在20歲左右已需拔牙或牙自行脫落。早期出現切牙和第一磨牙鬆動.自覺咀嚼無力。切牙呈扇形散開排列.後牙出現不同程度的食物嵌塞。本病具有家族聚集性。
2. 廣泛型侵襲性牙周炎 通常發生在30歲以下°病損呈彌漫型,累及除切牙和第一磨牙以外的至少三顆牙。有嚴重及快速的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呈明顯的陣發性。在活動期,牙齦有明顯的炎症,易出血,可有溢膿。菌斑牙石的沉積量個體差異懸殊。部分患者有中性粒細胞及(或)單核細胞的 功能缺陷0有時伴有全身症狀.如體重減輕、抑鬱及全身不適等。
臨床上以年齡(35歲以下)和全口大多數牙的重度牙周破壞,也就是說牙周破壞程度與年齡不相稱,作為診斷廣泛型侵襲性牙周炎的標準。
(三) 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症狀.結合X線片,重點觀察切牙和第一磨牙的病變,可做早期診斷,必要時可以做微生物學檢查(有無伴放線放線桿菌),或檢查中性粒細胞有無趨化和吞噬功能異常。對患者的同 胞進行牙周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其他病例。
(四) 治療
早期實施潔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礎治療.必要時施行牙周手術,徹底消除感染。可全身服用抗生素作為潔治和刮治的輔助療法,如口服甲硝哩和阿莫西林.兩者合用效果優於單一用藥。也可在根面平整後的深牙周袋內放置緩釋的抗生素如甲硝哩、氯己定等。多數患者經系統治療後有較好的療效,但本病較易復發.故進入維護期後,應加強定期復查、監控病情.並進行必要的後續治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