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兒童常因乳牙脫落、恒牙未萌出而“豁牙露齒”,或新長出的恒牙大小、位置看上去不如原有乳牙順眼,因而有人稱此期為“醜牙期”。常見現象有以下幾種。
“大板牙”:兒童的乳中切牙在5~7歲時被替換,恒切牙萌出後,特別是上頜恒切牙,看上去又寬又大,與孩子的臉形很不相稱,俗稱“大板牙”。新長的門牙體積要比原來的乳牙大得多,邊緣也不整齊,與稚嫩的娃娃臉相比,看上去的確不美觀。但牙齒在萌出後體積就不會再增大,而孩子的面部骨骼和臉形都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發育長大。也就是說,孩子現在長的大門牙,是要與成人之後的面形相協調的,在成人中少見“大板牙”正是這個道理。同時隨著牙齒咀嚼食物,切緣處的“鋸齒”被磨耗整齊,看上去就不像開始那樣難看了。所以,“大板牙”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暫時現象。
前牙間隙:上中切牙萌出時,牙體長軸略向外傾斜,兩門牙之間存在間隙,我們稱之為正中間隙。當側切牙和尖牙萌出後,間隙可自然關閉。這是替牙期的生理現象,不可人為加力,使其靠近。有時上中切牙間隙不能自然關閉,如兩中切牙之間有埋伏多生牙或是上唇系帶肥厚且附著於兩牙之間的牙槽嶠黏膜,這時應到醫院檢查,摘除埋伏牙或行上唇系帶矯正術即可。
牙齒擁擠:多見於下前牙。在乳牙脫落之後,恒牙在相應部位萌出。因恒牙體積大,原有乳牙間隙不能容納,恒牙只能“側著身”排在牙列中,顯得較擁擠。輕度的擁擠可隨著孩子下頜骨的發育及牙齒萌出過程中前後牙間隙的變化得到自然調整。若存在其他因素,且擁擠嚴重,則需請醫生治療。
雙排牙:替牙期時,乳牙未脫落,在其舌側或頰側牙齦黏膜處長出了新牙,這是由於萌出過程中,乳牙根吸收不全,妨礙了恒牙胚的正常移動,或由於某種原因造成恒牙胚移位,而出現了乳恒牙雙層排列。這樣的乳牙稱為滯留牙,應及早拔除,以免影響恒牙進入牙列,造成牙齒排列不齊。
推薦閲讀: